一些儿童问题研究专家分析,因气候变暖、营养均衡丰富等原因,少年儿童生理、心理比祖辈和父辈提前了1到3年。孩子们“懂事”早了,加上影视传媒等社会影响,导致孩童成人化倾向明显。对儿童成人化倾向,学校和家长往往采取回避、不以为然等态度,使一些学生走向人生歧途甚至未成年犯罪。
实际上,成人化并不是洪水猛兽,实质是少年儿童“想要长大”,追求独立、摆脱家长束缚的一种强烈愿望,这已成不可逆转之势。有关调查也表明,当代少年儿童自主性、独立性和创造性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,大部分孩子有主见,遇事完全依赖父母的只有6%,7岁以上少年儿童的职业理想大都比较明确。
因此,学校和家长要善于把握孩子的成人化心理,把孩童间的游戏转化成社会伦理道德的强化教育课。通过引导让学童明白,成长不仅意味着自由,更重要的是责任心、宽容和关爱,通过循循善诱的工作,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。如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每周通过专职老师讲解、作练习、办漫画展、“悄悄话告诉我”等形式,解决学生心理困惑,提高他们团结友爱和协作能力,学是一个很好的形式。另外,全社会也应树立“成才更要成人”的素质教育观,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,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,普查学生心理状况,了解学生有无强迫症、恐惧症等不良心理因素,通过专家心理咨询等,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。